2、紅平菇可利用多種培養料進行栽培,以棉殼產量為,其次為稻草、油菜殼等。用棉殼為原料時,每100公斤棉殼內加多菌靈200克,石灰粉2公斤,水130--140公斤,拌料后堆制發酵一周,至料堆有白色放線菌菌落出現,料呈棕色,手捏有3--4滴水為適宜。散堆后,按每100公斤干料噴恩肥30毫升備用。夏栽時,用40厘米X20厘米聚乙烯簡膜裝料,每袋栽干料500克,用回形針封袋口,袋壁用細針刺2排微孔,以便通氣。

3、然后上堆發菌,夏季堆高以3-4層為度,初夏和夏末可堆5一6層,呈品字形疊放。菇房溫度以35-40C為宜,每天早、晚各通風一次,一般9-12天菌絲可長透,菌絲濃白粗壯。菌絲長滿后及時進行出菇管理,在地面、空中噴水,使濕度提高到90%,并加強光照及通風。2--3天后,菌袋兩端出現原基,再過3天即可采收第1潮菇。紅平菇轉潮快,采后3-4天又可出菇,干燥1-2天后用重水催蕾。產量集中在、二潮菇(約占總產量85%)。第二潮菇采收后,料內嚴重失水,需脫袋浸水8--12小時,再重新上堆,并用稀泥涂抹在堆上,厚0.5-1厘米,以增強吸水保水性能。約經3-4天,即有大量菌蕾破土而出,用此法可增產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