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走進教室,是以督學者的身份!我很高興!高興的不是去督學,而是可以看看我的孩子,課堂上的孩子!(督學的責任)
感謝老師,給我這次機會!但也請見諒!我沒能做好督學的工作!因為我就是想看看孩子!歷史老師的課生動精彩,重點突出,指點孩子們簡單形象的區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還認真的強調孩子們寫書名要帶書名號;語文老師和孩子們的關系很融洽,看孩子們積極回答問題就能感覺到。一學生在回答問題,答案被其他學生否定,反駁。語文老師適時引導孩子們,要尊重他人把問題講完,注重了孩子們的養成教育。
說到這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面對這樣的高效課堂,我也沒學會多少知識,這不能怪老師,因為我心里滿滿的裝的都是孩子。要說除了孩子,那就是高興了!因為我看見我的孩子也舉手了,雖然舉的不高,但是我看見了!雖然我坐在一排,我的孩子坐在最前一排,我能不高興嗎?!
"媽,你怎么來了?"課下,孩子笑呵呵的問我。
"我來看看你啊!"我比孩子還高興,"你準備下節課,我們中午一塊兒吃頓飯。”
我和孩子都開心的笑了!
中午,我早早的移了車,在學校對面等待著孩子放學,放學的是初二,隨后初一的孩子也走出來了,看校服顏色就知道。我的孩子也笑呵呵的走出來了,你可是四樓啊?跑步下來的嗎?一定記得我們的約定吧。
只顧高興了,不知是我先牽起孩子的手,還是孩子先牽起我的手,也許一起吧!
“兒子,今中午我們吃什么?"我問。
“什么都行!"兒子說,"媽,去小飯桌吃吧,可以休息會兒。"說著,拉起我就走。高興的顧不上和來接學生的小飯桌老師打聲招呼。
我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懂事,吃飯從不提要求。我倒希望他說出來,然后去滿足他。不至于每周回家總要問他想吃什么。久而久之,問只是順口一說,只是撿孩子愛吃的,多準備幾樣,免得餐桌上互相謙讓。其實孩子在乎的也和我們一樣,不在于吃什么,關鍵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就好!
不覺間,我們已經來到小飯桌。已經有早到的孩子在排隊領午餐。這一路,我們壓根就笑的合不攏嘴。孩子們陸續回來排隊,兒子竟然從隊伍里跑出來問我,吃什么?然后排在!也許我在門外,隊伍吧,我看著他只是笑,看著他去領午餐,他要了兩個包子,跑過來非讓我吃。是我執意不要,告訴他早上吃的晚,(其實每次出門我都不吃早餐)關鍵是不餓,被高興塞得滿滿的。
看著孩子吃完包子,陪他再到宿舍聊了一小會兒。為了不影響他們午休,我準備回家,回家看看二寶兒,他也會想媽媽!督學已經過去兩天了,明天晚上孩子要回來啦,孩子,你知道嗎?我多想再次走進你的教室,而不是以督學者的身份。我多想成為你的同學,更愿做你的同桌...要是一對兄弟或姐妹不過了,這樣我們就可以一塊兒成長,一塊兒學習,一塊兒運動!互相幫助,我更希望你幫我多一些,這樣,你是不是比我更優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