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簡介
杜審言(約645年-約708年),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晉征南將軍杜預的遠裔,"詩圣"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杜審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杜審言詩集》。
【注釋】
①宦游人:在他地作宜的人。②淑氣:春天溫和的氣候。③古調:這里指陸丞的詩。
【鑒賞】
晉陵即今江蘇常州。陸丞,其名不詳,當時為晉陵縣丞,作《早春游望》一詩。杜審言這首詩是與其同游時的唱和詩,大約作于作者在江陰縣任職之時。此詩因春游而生情,感慨自已宦游他鄉的不幸和失意。
作者開頭兩句以“獨"和“偏"開頭,語氣強烈地說出了宦游人由于客居異鄉,對氣候和景物的變化特別敏感這樣一個事實和感嘆。同時,用“宦游人”這個詞將作者與陸丞統一到同一個情境里。“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這兩句里,“出”字將云霞升騰的過程寫了出來,“渡”字將“梅柳”擬人化,都是生動的筆墨。這兩句是說早晨從海上升起了一輪紅日,使海面上形成了璀璨輝煌的朝霞;春風吹來,江南江北楊柳都穿上了新妝。“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中的“催”字和“轉”字好像是在說,春日和暖的氣候來了,似乎在催著黃鴯婉轉地鳴叫;晴朗的日光似乎使蘋草的顏色轉得更加嫩綠。三四、五六這四句是承著二句寫“物候”之“新”的。“云霞”、“梅柳”、“黃鳥”、“綠蘋”為“物”,“淑氣”、“晴光”為“候”,前后銜接和呼應得很好。這兩聯給人的感覺似乎只在寫春光的明媚可人。其實,兩句詩不儀呼應了二句,而且使中間兩聯描寫的用意也顯示出來了。所謂“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中”,既呼應了前面“宦游人”的“獨”與“偏”,也顯示了中間兩聯所寫的大好春光正是“宦游人”不幸遭遇中的反襯。春光是美好的,但對處于不幸遭遇中的人來說卻是一個諷刺。
這首詩緊扣題目,起承轉合的手法用得很好,表現了近體詩很高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