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很流行一句話:“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但實際上,暴富未必是一種祝福。暴富之所以會是詛咒,根本上是因為暴富突然增強了人的自戀,同時也引發了周圍的人的“羨慕嫉妒恨”,或者自己內心對嫉羨的恐懼,這些都是根本人性。別說駕馭,很多人可能對它們都嚴重缺乏意識,于是內心會被它們帶來的焦慮所充滿,而沒法充滿智慧地去處理。
“嫉羨”是精神分析大家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概念,聽上去很像我們所說的“羨慕嫉妒恨”,但它有很特定的含義。它的英文是Envy,意思是,你有一個東西,我也很想擁有它,可我感覺這個東西我根本擁有不了,所以只能掠奪它。可即便掠奪了,還是覺得擁有不了它,于是就想毀滅它。順帶著,我也想毀滅那個本來創造并擁有它的原主人。
如果說嫉羨在現實世界中是很常見的存在的話,那么,創造財富并擁有財富的人會恐懼別人的嫉羨,擔心別人會過來掠奪或毀壞他的財富,同時也把自己摧毀。毫無疑問,嫉羨是最深刻、最根本的一種死能量。
最原始的嫉羨,自然是發生在母親與嬰兒之間。精神分析家們認為,母親有乳房,那才是真正的“流著奶與蜜之地”。當嬰兒與母親不能建立起聯結時,母親乳房的豐盛與強大,會嚴重挫傷嬰兒的全能自戀。于是,嬰兒會產生巨大的死能量,想摧毀母親的乳房。
不僅如此,在嬰兒的幻想中,他還會想把自己的排泄物放進乳房,以此貶低它、羞辱它、摧毀它。
如果在一個社會和文化中,嫉羨是過于濃烈的東西,金錢恐懼癥(或者說強大恐懼癥)就會很常見。一個群體或個體,如果有強烈的嫉羨,那也會導致金錢恐懼癥。
以前,當我在和我的精神分析師談到我的金錢恐懼癥時,他常常要談到我的收入、影響、名聲和地位。這時,精神分析師會說:“你談這些的時候,在我和你之間,也呈現了你比我有錢、你比我強這種關系,這帶給你什么感覺?”
最初我會說:“我完全沒有覺得我說這些的時候有‘我比你強’這種感覺,我覺得我就像在談數字和客觀事實。”
后來我逐漸看到,自己談這些的時候,是有一些不安的。再后來看到,這份不安非常巨大,自己的確會非常惶恐。我意識到,我在和他的分析師一爭高下,而且一旦涉及錢、權、名、利這些現實世界的俗物,自己都勝過對方。
那些靠自己努力逐漸富起來的人,就很不一樣。在我的觀察中,富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性成熟程度都是的,特別是那些白手起家的精英企業家。
很多輕視金錢的群體,例如老師、心理咨詢師和修行的人,他們常常自戀地認為,因為他們一直在和靈魂打交道,所以他們的靈魂層次是很高的,富人的靈魂肯定不如他們。但在我看來,事實恰恰相反。那些一直不談錢的人,很多人性一直沒有展開,所以人性成熟度反而令人擔憂。檢驗方法很簡單,突然給他們一個暴富的機會,就可以看出來。
例如我的一個朋友,他一直非常清貧,也勤于修行。本來是我很佩服的人,但后來他竟然陷到傳銷中了,對其中的掙錢邏輯深信不疑,后來自然被騙。
我越來越認識到,追逐利益但又不被利益控制,這會讓一個人的人性變得更為成熟。并且,既然金錢這么容易引起“羨慕嫉妒恨”,那么能處理好與金錢的關系以及自己和其他人的金錢關系的人,自然是更為成熟的人。這通常意味著,這個人同時處理好了強弱的力量維度和善惡的道德維度這兩個人性的根本維度。
你可以試一試,一邊追求更多的金錢,一邊去觀察你的內心以及你和周圍的人的關系。這是一個非凡的挑戰,也是一次英雄之旅。
金錢恐懼癥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在生活中并不罕見,它其實是人們內心深處懼怕變得強大的表現,也是人性沒有展開、沒有成熟的體現。大膽地追求金錢和利益,沒什么可怕的!如何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更多內容,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