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農歷二、三月是杏花最為炫耀的季節。在一個薄霧籠罩的清晨,我受朋友之約去觀賞杏花,走進二畝多的杏花林中,放眼四顧,一片花的海洋。杏樹植株,錯落有致。杏花朵朵,胭脂萬點,爭奇斗妍,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綻放吐蕊。與薄紗輕霧相映,朦朧而優美,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杏花嬌艷而不妖燒,清香而不濃膩,質樸而不失大方,完全符合品花:色、香、韻三點。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摯愛的一兩種花,而我的當屬清高淡雅的白菊花和楚楚動人的杏花,并把他們列為花中的君子和佳人。群芳之中有誰能與杏花爭芳斗艷,又有誰的花香氣質敢與杏花比肩。當我向朋友談及杏花的諸多妙處時,朋友強詞奪理地說:"桃養人,杏害人。我也以理據爭,不留情面地說道:"再好吃的東西,都要講究一個度,《本草綱目》記載,適量食杏,可調節脾肺功能。杏花代茶常飲,有助,桃子雖好,但食過量,同樣致人腹瀉。"朋友無言以對。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二三月的微風,說來就來,淡淡花香伴隨,薄薄霧氣,吹拂在臉上,濕潤潤的,百分受用。美妙的事物總是轉瞬即逝,不經意間已到上班時間。霧氣散盡,杏花瓣上留下點點水珠,似少女之淚。離別悲,遇知已已泣。人活幾十年,遇知己,尚覺不易,杏花僅有二三月光陰,遇一知己,豈不更難。人花不語,兩心已相知,情到至深處,多一字,亦是多余。眨眼間,有數朵杏花簌簌落地,難道杏花真的讀懂了我此刻的心情,也知道此時我已讀懂林妹妹含淚葬花的心情:天盡頭,何處有香冢…其實落紅葬在母樹下,才是她的歸宿,花落歸根,化作春泥,方有明年的胭脂萬點,何必他處覓香冢。
本欲臨別時,折一枝杏花插在床頭花瓶中,以備隨時觀賞的,但是顫巍巍的手,再也不忍觸碰任何一朵杏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