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人在分內之事上,能做到“義不容辭”。一遇到“分外之事",可能就是“愛莫能助”和“無能為力”了,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點,很多優秀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不但把自己責任范圍內的事情做好,而且還把不在自己職責范圍內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因為多做了一點,而勝出很多。
《細節決定命運》一書中就講到“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成功的塊基石,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做點分外事,則更能得到認可”。這里的“事”并非是“是非閑事"。許多人斤斤計較,不愿做分外事,于是他們常常也就得不到“分外”的鍛煉、“分外”的機會以及“分外”的回報。因此,他們一輩子也只能做那一份小得可憐的“分內事”,以及得到那一份被自己一直抱怨“少得可憐”的分內回報。
可能有的人會說,在分外事上并不是出了力就能得到相應回報,我想即使這樣也不必因噎廢食,有點吃虧精神的人不妨當作磨練;而存著被賞識之心的人,可以當作一次機會。如果隨時準備著,正確把握住處理分外事的分寸,成功幾率總比高高掛起的人大得多。在工作中,有些人常常會接到額外的任務,雖然也知道這題領導對他們工作認可的表現,但有時也會產生“為什么這些事都找我呢?"的想法,覺得有些苦樂不均。其實你能夠被選作處理這些臨時分外的事情應該感到自豪才是,這說明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認可,說明領導對你的工作放心,處理這些事情的同時也是對你能力的鍛煉,應該很好地珍惜這個機會才對。
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氣度和有職業精神的表現。一個勇于負重、任勞任怨的員工,不僅體現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上,也體現在愿意接受額外的工作上,能夠主動為上級、同事分憂解難。因為額外工作對任何團體來說往往是緊急而且重要的,盡心盡力地完成它是敬業精神的良好體現。
把“分外事”做出高境界,不僅對事業有利,還有利于在工作過程中增強本領、陶冶情操,也能大大提高同事的認可度。那么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讓“分外事”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收獲的財富而別當成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