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提出來扔了。
又一只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提出來扔了。又一只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還是被主人提出來扔了。
鄰居不解,問:“這些公雞每天報曉都挺準時的,你扔它們干什么?
那人說:“早晨我有晚起的習慣,它們卻叫得很早。”
鄰居說:"這不是它們的過錯,報曉是公雞的天職。”
那人說:“這個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雞交配的公雞,而不是報曉的公雞。”
鄰居說:“可公雞是不能不報曉的,你難道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嗎?”
“這個很難,”那人說,“我曾想割掉它們的嗓子,后來又想扎上它們的嘴,可這樣太麻煩,而扔掉它們卻很省事。”
“那你為什么不改變一下睡覺的習慣呢?”鄰居疑惑地問。“改變我的生活習慣,這怎么可能呢!”那人說,“我有這個習慣已幾十年了,怎么會為幾只公雞而去改變呢?再說我是主人,它們應該符合我的需求,它們的行為與我發生矛盾時,受損失的只能是它們,怎么會是我呢?
管理心得:公雞晨起報曉,本是自然現象,但因不合主人習慣而被殺掉,也純屬不合邏輯。壓抑下屬的性格和情感,以滿足自己,這是不可取的。這只會把人變成木偶,一切聽命于自己,也就沒什么本真的東西了,又何談創新精神。"要有長遠的眼光,知人善用,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宜的位置,當雙方有矛盾的時候,及時發現對方的需求,做好溝通,改掉不好的東西,這比隨隨便便抹殺來得更加智慧。知人善任、人盡其才:“一靠技能二靠法制歸根到底靠人才”因此,隊伍建設是搞好工作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人人是人才,并發揮每個人的主現能動性;我們著眼未來,盡心盡力培育人,確保人人能干事,人人會干事、人人干成事。